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北投W山莊現地勘查

一、基本資料
(一)勘查日期與時間995?? 下午14:3016:30
(二)社區地址:台北市北投區
二、社區概況說明
(一)地理位置
W山莊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北投區位於台北市的最北邊,東側及南側與士林區相鄰、西鄰台北縣三芝鄉和淡水鎮、北與三芝鄉金山鄉為界。地理位置如所示。

(二)社區型態
W山莊早年為美軍顧問團的高級宿舍,為半封閉式的社區型別墅,入口處有社區警衛管控進出,共有150戶獨棟別墅。
本區別墅地坪130200坪,部分戶別室外有規劃游泳池,區內因建蔽率限制,建物僅能蓋2 樓高,建坪70~80坪為主流,少數可達100坪。


三、自然環境與交通概況
(一)地形
威靈頓山莊屬山坡地形,依台北市環境地質資訊系統,社區坡度圖(1-2)所示坡度約15%~55%(三級至四級坡),高程約80~160公尺之間。威靈頓山莊位丹鳯山、烏尖連山、唭哩岸山所包圍之坡地,社區建築物周圍山坡環繞。

(二)地質
依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五萬分之一地質圖台北圖幅所示,社區出露地層為2,200萬年~2,400萬年前濱海沈積之木山層(Ms),木山層為一含煤地層,整合於五指山層之上,主要由厚層白色中粒至粗粒砂岩、部份頁岩及砂頁岩薄互層及薄頁紋層所構成,夾23層可採煤層,全區出露岩層傾角約18˚28˚,厚度約500650公尺。社區區域地質圖如圖所示。

(三)水文
本區為基隆河支流磺港溪之流域,社區主要溪流為磺港溪支流中崙仔溝,中崙仔溝發源丹鳯山系,沿途滙集丹鳯山西南側山坡地表逕流後,沿清江國小、三合街流入磺港溪。



四、現地勘查結果
(一)雨水於登山步道漫流及邊坡崩塌阻塞山溝水流
照明寺後方軍艦岩登山步道出口,發現排水溝內有明顯土石堆積,登山步道(泥土路)路面有雨水流動土石沖刷情形如所示。前進步道不遠處亦發現步道旁邊坡已崩塌並往下堆積於山溝內,土石崩場情形如圖所示。




(二)路旁土石於降雨時經常崩落
崇仰三路及崇仰六路路旁土石於降雨時時常崩落,常需要清理,居民擔心土石崩落有無危險崇仰三路及崇仰六路路旁土石裸露及植生情形分別如圖所示。
(三)有災害歷史之邊坡是否安全
崇仰三路路旁住戶曾發生地層滑動,現勘發現該住戶曾進行擋土牆及邊坡補強保護工程,附近路面亦呈不規則之高低起伏,
為崇仰三路旁住戶擋土牆及邊坡保護措施現況
為崇仰三路下方及崇仰六路上方邊坡現況。
(四)登山步道入口地表逕流於道路旁漫流
崇仰一路軍艦岩登山步道口附近,降雨後逕流水於道路側漫流,並造成路旁土石流失,路旁土石沖刷情形如圖所示。
(五)登山或施工便道路面土石沖蝕,造成下方排水溝阻塞地表逕流水漫流至路面
照明寺往丹鳳山電視轉播站之泥土路(寬度可行車,居民表示為電視轉播站施工後所遺留),路旁並未設置排水溝,降雨後路面成為截水溝,路面上方坡面之雨水流至路面後於路面漫流,集中之雨水沖刷能力增加,將路面沖刷成深約30~40公分之雨溝,路面土石沖刷情形如圖所示。並造成下方崇仰七路33號住戶前排水溝阻塞,雨水於路面漫流。

五、結論與建議
(一)雨水於登山步道漫流及邊坡崩塌阻塞山溝水流
登山步道(泥土路)路面長期遭雨水沖刷,部份土石已流至排水溝內,建議登山步道維護單位或社區將步道上之逕流水分段截流,並將雨水排至路旁山溝,使降雨後地表水不再沿步道沖刷而下。邊坡崩塌部分因範圍不大,屬淺層崩塌,建議以小型機具將山溝水流區域挖開,並施築約一公尺高之砌石擋土牆,使土石不再滑落至山溝阻塞水流。邊坡土石未清理及登山步道排水未改善前,應時常清理排水溝內土石,避免土石淤積阻塞排水溝。
(二)路旁土石於降雨時經常崩落
崇仰三路及崇仰六路路旁土石裸露區段,因該區道路之興建即挖除部份坡地作為道路空間(崇仰三路與崇仰六路為上下邊坡關係,崇仰三路位在崇仰六路道路上方),現勘發現該路段道路與地層走向呈斜交之關係,並無順向坡滑動之虞,但現地出露之岩層大部份為砂岩、頁岩及砂頁岩互層,較易風化之頁岩流失後(差異侵蝕),砂岩塊石即沿節理面掉落至路面。改善建議較生態的方法可加強該區段岩石邊坡之植生或以工程方法將坡面噴漿或施作擋土壁保護。該路段土石易崩落,豪大雨時人員車輛不宜停留或儘速通過。
(三)有災害歷史之邊坡是否安全
崇仰三路及崇仰六路於前述落石區域與地層走向呈斜交之關係,但道路續行轉彎後,道路與地層就成為順向坡之地形,現勘訪視附近住戶即表示該區域多年前曾發生地質災害,並進行擋土牆及邊坡補強保護工程,現勘並未發現道路附近路面或擋土牆有明顯持續破壞癥兆,但因現地部份區域為住戶範圍無法勘查檢視,且邊坡上設有游泳池等載重,且曾發生災害等因素,建議該區居民多加注意邊坡路面及擋土牆有無異常,必要時委請技師等專業人士協助瞭解安全狀況。
(四)登山步道入口地表逕流於道路旁漫流
崇仰一路軍艦岩登山步道口附近,降雨後逕流水於道路側漫流,同照明寺後方登山步道路面地表逕流水漫流,建議分段將地表水截流至步道下方山溝,或於登山口前路面設置橫向截水溝將地表水導排至路邊溝或下方山溝中。
(五)登山或施工便道路面土石沖蝕,造成下方排水溝阻塞地表逕流水漫流至路面
照明寺往丹鳳山電視轉播站之泥土路,道路未設任何排水設施,降雨後集中之逕流水於路面漫流,並將路面沖刷成深約30~40公分之雨溝(蝕溝),建議施設該道路單位應立既改善該道路之排水狀況,設置排水系統,分區分段將道路上方邊坡地表水導排至道路下方坡面或排水路,以免崇仰七路33號附近住戶前排水溝阻塞,土砂、雨水於路面漫流。

北投W山莊現地勘查

一、基本資料
(一)勘查日期與時間99531 下午14:3016:30
(二)社區地址:台北市北投區

二、社區概況說明
(一)地理位置
W山莊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北投區位於台北市的最北邊,東側及南側與士林區相鄰、西鄰台北縣三芝鄉和淡水鎮、北與三芝鄉金山鄉為界。地理位置如圖1-1所示。

(二)社區型態
W山莊早年為美軍顧問團的高級宿舍,為半封閉式的社區型別墅,入口處有社區警衛管控進出,共有150戶獨棟別墅。
本區別墅地坪130200坪,部分戶別室外有規劃游泳池,區內因建蔽率限制,建物僅能蓋2 樓高,建坪70~80坪為主流,少數可達100坪。


三、自然環境與交通概況
(一)地形
威靈頓山莊屬山坡地形,依台北市環境地質資訊系統,社區坡度圖(1-2)所示坡度約15%~55%(三級至四級坡),高程約80~160公尺之間。威靈頓山莊位丹鳯山、烏尖連山、唭哩岸山所包圍之坡地,社區建築物周圍山坡環繞。

(二)地質
依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五萬分之一地質圖台北圖幅所示,社區出露地層為2,200萬年~2,400萬年前濱海沈積之木山層(Ms),木山層為一含煤地層,整合於五指山層之上,主要由厚層白色中粒至粗粒砂岩、部份頁岩及砂頁岩薄互層及薄頁紋層所構成,夾23層可採煤層,全區出露岩層傾角約18˚28˚,厚度約500650公尺。社區區域地質圖如圖1-3所示。

(三)水文
本區為基隆河支流磺港溪之流域,社區主要溪流為磺港溪支流中崙仔溝,中崙仔溝發源丹鳯山系,沿途滙集丹鳯山西南側山坡地表逕流後,沿清江國小、三合街流入磺港溪。

(四)交通
本社區有台北小型公車大南客運之小14號公車接送居民至鄰近公車站牌,起點由北投國小行經社區至終點照明寺,一天共三班次;其居民大多利用汽、機車代步。

四、現地勘查結果
(一)雨水於登山步道漫流及邊坡崩塌阻塞山溝水流
照明寺後方軍艦岩登山步道出口,發現排水溝內有明顯土石堆積,登山步道(泥土路)路面有雨水流動土石沖刷情形如圖1.4所示。前進步道不遠處亦發現步道旁邊坡已崩塌並往下堆積於山溝內,土石崩場情形如圖1.5所示。
(二)路旁土石於降雨時經常崩落
崇仰三路及崇仰六路路旁土石於降雨時時常崩落,常需要清理,居民擔心土石崩落有無危險崇仰三路及崇仰六路路旁土石裸露及植生情形分別如圖1.6及圖1.7所示。
(三)有災害歷史之邊坡是否安全
崇仰三路路旁住戶曾發生地層滑動,現勘發現該住戶曾進行擋土牆及邊坡補強保護工程,附近路面亦呈不規則之高低起伏,圖1.8為崇仰三路旁住戶擋土牆及邊坡保護措施現況。圖1.9為崇仰三路下方及崇仰六路上方邊坡現況。
(四)登山步道入口地表逕流於道路旁漫流
崇仰一路軍艦岩登山步道口附近,降雨後逕流水於道路側漫流,並造成路旁土石流失,路旁土石沖刷情形如圖1.10所示。
(五)登山或施工便道路面土石沖蝕,造成下方排水溝阻塞地表逕流水漫流至路面
照明寺往丹鳳山電視轉播站之泥土路(寬度可行車,居民表示為電視轉播站施工後所遺留),路旁並未設置排水溝,降雨後路面成為截水溝,路面上方坡面之雨水流至路面後於路面漫流,集中之雨水沖刷能力增加,將路面沖刷成深約30~40公分之雨溝,路面土石沖刷情形如圖1.11所示。並造成下方崇仰七路33號住戶前排水溝阻塞,雨水於路面漫流。

五、結論與建議
(一)雨水於登山步道漫流及邊坡崩塌阻塞山溝水流
登山步道(泥土路)路面長期遭雨水沖刷,部份土石已流至排水溝內,建議登山步道維護單位或社區將步道上之逕流水分段截流,並將雨水排至路旁山溝,使降雨後地表水不再沿步道沖刷而下。邊坡崩塌部分因範圍不大,屬淺層崩塌,建議以小型機具將山溝水流區域挖開,並施築約一公尺高之砌石擋土牆,使土石不再滑落至山溝阻塞水流。邊坡土石未清理及登山步道排水未改善前,應時常清理排水溝內土石,避免土石淤積阻塞排水溝。
(二)路旁土石於降雨時經常崩落
崇仰三路及崇仰六路路旁土石裸露區段,因該區道路之興建即挖除部份坡地作為道路空間(崇仰三路與崇仰六路為上下邊坡關係,崇仰三路位在崇仰六路道路上方),現勘發現該路段道路與地層走向呈斜交之關係,並無順向坡滑動之虞,但現地出露之岩層大部份為砂岩、頁岩及砂頁岩互層,較易風化之頁岩流失後(差異侵蝕),砂岩塊石即沿節理面掉落至路面。改善建議較生態的方法可加強該區段岩石邊坡之植生或以工程方法將坡面噴漿或施作擋土壁保護。該路段土石易崩落,豪大雨時人員車輛不宜停留或儘速通過。
(三)有災害歷史之邊坡是否安全
崇仰三路及崇仰六路於前述落石區域與地層走向呈斜交之關係,但道路續行轉彎後,道路與地層就成為順向坡之地形,現勘訪視附近住戶即表示該區域多年前曾發生地質災害,並進行擋土牆及邊坡補強保護工程,現勘並未發現道路附近路面或擋土牆有明顯持續破壞癥兆,但因現地部份區域為住戶範圍無法勘查檢視,且邊坡上設有游泳池等載重,且曾發生災害等因素,建議該區居民多加注意邊坡路面及擋土牆有無異常,必要時委請技師等專業人士協助瞭解安全狀況。
(四)登山步道入口地表逕流於道路旁漫流
崇仰一路軍艦岩登山步道口附近,降雨後逕流水於道路側漫流,同照明寺後方登山步道路面地表逕流水漫流,建議分段將地表水截流至步道下方山溝,或於登山口前路面設置橫向截水溝將地表水導排至路邊溝或下方山溝中。
(五)登山或施工便道路面土石沖蝕,造成下方排水溝阻塞地表逕流水漫流至路面
照明寺往丹鳳山電視轉播站之泥土路,道路未設任何排水設施,降雨後集中之逕流水於路面漫流,並將路面沖刷成深約30~40公分之雨溝(蝕溝),建議施設該道路單位應立既改善該道路之排水狀況,設置排水系統,分區分段將道路上方邊坡地表水導排至道路下方坡面或排水路,以免崇仰七路33號附近住戶前排水溝阻塞,土砂、雨水於路面漫流。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通宵挑炭古道

路徑圖

植物介紹:
拓樹 Maclura cochinchinensis(Lour.)Corner


黃色聚合果

樹幹有小枝條特化成針狀

植株

 光果龍葵 Solanum americanum-

與龍葵的差異是龍葵的果萼片平伸或伏貼






這一顆比較特別開的花偏紫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98年4月16日雙溪河

98年4月16日雙溪河踏勘

本次踏勘主要地點在雙溪河-芭樂埔一帶,主要地景有壼穴、裂點、劇場河階、土指、渦流…等,說明如下:













1. 雙溪”芭樂埔”劇場河階
河階崖已遭開挖-預計興建9米護岸,李教授出馬,”十河局”立即同意改為低階護岸。
















溫習一下
※曲流名詞解釋如下-詳
輝藏杜娟筆記http://tw.myblog.yahoo.com/graceliu-liu/
曲流發育過程中會形成下列各種地形:
(1) 刻蝕曲流(incised mannder)
  河川上游群山交錯谷迴峰轉,河水繞行成為曲流,因坡陡流急,流水下切刻蝕劇烈,使谷地深陷,兩側谷壁陡峭如V字形,則此河川稱為「刻蝕曲流」。
(2) 自由曲流(free mannder)
  河川一但進入平原,河床坡度減低,水流緩慢,向兩側搖擺 ,兩側谷壁久經侵蝕的結果,河谷加寬(大於谷的加深),遂成谷底寬平,水流成S狀的「自由曲流」。
(3) 切割坡(undercut slope)
  曲流中受流水侵蝕後退的凹岸,河岸高陡,稱為「切割坡」,因岩石基部被侵蝕甚顯,故又稱「蝕基坡」。
(4) 滑走坡(slip-off slope)
  凹岸的對面盛行沈積,岸邊低平寬展流水輕柔,沿岸滑洩,稱「滑走坡」。
(5) 曲流頸 (meander neck)
  如曲流的半徑逐漸擴大,使曲流外徙,所成曲流與曲流之間地面亦逐漸縮小,這狹窄的分水嶺稱,「曲流頸」。
(6) 牛軛湖(oxbow lake)
  由於曲流頸日窄,如一但被切穿,河水截彎取直,通過曲流捷徑(neck cutoff),行成新河道,則被放棄的曲流舊道積水成湖,稱為「牛軛湖」,又稱馬蹄湖(horseshoe-shaped lake),曲流遺跡稱曲流痕(mander scerrs)。

依河階的構成物質,可將河階分為
(1.)岩床河階(bedrock terrace) 


 流水切入岩床,河谷深陷使岩床上部露出水面所形成河谷台地(starth terrace)即岩床河階。岩石間雖不透水,但亦受風化,反不易持久。
(2.)沖積河階(alluvial terrace)


  河流在沖積層上,或氾濫平原上重新下切後,河流兩岸餘蝕之沖積會高出河面成階狀,故名。沖積河階之下,如有堅硬岩層出現,可阻流水向前侵蝕,故稱保護河階(protected terrace)。

河川系數:洪水期的流量÷枯水期的流量
係數大=>有水的時候成水災;無水的時候成旱災。
係數小=>細水長流=>野渡無人舟自橫。

環流丘(Meander core):曲流的彎曲度變大,其上下河段愈近則形成曲流頸,當彎曲更大致曲流頸被截斷,則成為環流丘。













腱狀丘:因主支流的交切而成的河旁孤立小丘,為新舊河道所包圍or河中洲越來越高亦稱之。













癒著丘:「切斷曲流」所形成的離堆丘與切斷部所再癒合的「癒著丘」。(河道曲流變直流,又變曲流)










AB:曲流頸
CD:曲率半徑
CD/AB=曲率
曲率越大,彎度越大

XYZ/AB=彎曲河道/直的河道=迂迴率






2.雙溪進入”芭樂埔”前的河床上的裂點
裂點:河床坡度忽然改變(不連續)











3.壺穴及節理






















4. ”芭樂埔”河階階岸上堆積之礫石(Boulder),堆積覆瓦的開口朝向上游,與河川流向向反,且堆積之礫石大小不一,教授推斷此階岸礫石為洪水時堆積,且堆積時有河川有渦流產生。




































5.鐵路橋下的土指Earth Fingers-(鐵路橋上雨水所造成)
土指是一種細小的指狀突起,通常頂上有一顆石粒覆蓋。雨滴打擊地面時,石粒保護了下方的泥土,周圍沒有保護的泥土則受到侵蝕,最後遺留下指狀突起。通常發育在溝谷出口較鬆軟的堆積物上。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