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98年4月16日雙溪河

98年4月16日雙溪河踏勘

本次踏勘主要地點在雙溪河-芭樂埔一帶,主要地景有壼穴、裂點、劇場河階、土指、渦流…等,說明如下:













1. 雙溪”芭樂埔”劇場河階
河階崖已遭開挖-預計興建9米護岸,李教授出馬,”十河局”立即同意改為低階護岸。
















溫習一下
※曲流名詞解釋如下-詳
輝藏杜娟筆記http://tw.myblog.yahoo.com/graceliu-liu/
曲流發育過程中會形成下列各種地形:
(1) 刻蝕曲流(incised mannder)
  河川上游群山交錯谷迴峰轉,河水繞行成為曲流,因坡陡流急,流水下切刻蝕劇烈,使谷地深陷,兩側谷壁陡峭如V字形,則此河川稱為「刻蝕曲流」。
(2) 自由曲流(free mannder)
  河川一但進入平原,河床坡度減低,水流緩慢,向兩側搖擺 ,兩側谷壁久經侵蝕的結果,河谷加寬(大於谷的加深),遂成谷底寬平,水流成S狀的「自由曲流」。
(3) 切割坡(undercut slope)
  曲流中受流水侵蝕後退的凹岸,河岸高陡,稱為「切割坡」,因岩石基部被侵蝕甚顯,故又稱「蝕基坡」。
(4) 滑走坡(slip-off slope)
  凹岸的對面盛行沈積,岸邊低平寬展流水輕柔,沿岸滑洩,稱「滑走坡」。
(5) 曲流頸 (meander neck)
  如曲流的半徑逐漸擴大,使曲流外徙,所成曲流與曲流之間地面亦逐漸縮小,這狹窄的分水嶺稱,「曲流頸」。
(6) 牛軛湖(oxbow lake)
  由於曲流頸日窄,如一但被切穿,河水截彎取直,通過曲流捷徑(neck cutoff),行成新河道,則被放棄的曲流舊道積水成湖,稱為「牛軛湖」,又稱馬蹄湖(horseshoe-shaped lake),曲流遺跡稱曲流痕(mander scerrs)。

依河階的構成物質,可將河階分為
(1.)岩床河階(bedrock terrace) 


 流水切入岩床,河谷深陷使岩床上部露出水面所形成河谷台地(starth terrace)即岩床河階。岩石間雖不透水,但亦受風化,反不易持久。
(2.)沖積河階(alluvial terrace)


  河流在沖積層上,或氾濫平原上重新下切後,河流兩岸餘蝕之沖積會高出河面成階狀,故名。沖積河階之下,如有堅硬岩層出現,可阻流水向前侵蝕,故稱保護河階(protected terrace)。

河川系數:洪水期的流量÷枯水期的流量
係數大=>有水的時候成水災;無水的時候成旱災。
係數小=>細水長流=>野渡無人舟自橫。

環流丘(Meander core):曲流的彎曲度變大,其上下河段愈近則形成曲流頸,當彎曲更大致曲流頸被截斷,則成為環流丘。













腱狀丘:因主支流的交切而成的河旁孤立小丘,為新舊河道所包圍or河中洲越來越高亦稱之。













癒著丘:「切斷曲流」所形成的離堆丘與切斷部所再癒合的「癒著丘」。(河道曲流變直流,又變曲流)










AB:曲流頸
CD:曲率半徑
CD/AB=曲率
曲率越大,彎度越大

XYZ/AB=彎曲河道/直的河道=迂迴率






2.雙溪進入”芭樂埔”前的河床上的裂點
裂點:河床坡度忽然改變(不連續)











3.壺穴及節理






















4. ”芭樂埔”河階階岸上堆積之礫石(Boulder),堆積覆瓦的開口朝向上游,與河川流向向反,且堆積之礫石大小不一,教授推斷此階岸礫石為洪水時堆積,且堆積時有河川有渦流產生。




































5.鐵路橋下的土指Earth Fingers-(鐵路橋上雨水所造成)
土指是一種細小的指狀突起,通常頂上有一顆石粒覆蓋。雨滴打擊地面時,石粒保護了下方的泥土,周圍沒有保護的泥土則受到侵蝕,最後遺留下指狀突起。通常發育在溝谷出口較鬆軟的堆積物上。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